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汉武帝独尊儒术

汉武帝登基之初,政权实际上尚掌控在他的祖母窦太后手中。早先在汉初,汉高祖刘邦秉持黄老学说,推行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这一思想在文景之治时期得以延续,体现在政治上的无为而治和经济上的轻徭薄赋政策,旨在让国家和社会自然发展。

然而,随着武帝时代的到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原有的黄老学说已不足以应对地主阶级势力的壮大和强化中央集权的需求。此时,有朝臣提出应该借鉴儒家思想,强调儒家以仁义礼教治国、规范严格的等级伦理秩序,更适合当前汉朝的社会状况。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汉武帝遂决定采纳儒家学说,摒弃其他学派思想。

窦婴与田蚡两位重臣积极响应,大力举荐儒学人才供汉武帝任用,如王臧被任命为郎中令,赵绾成为御史大夫。他们力挺儒家,贬低黄老学说,并鼓动汉武帝推行新政,企图摆脱窦太后的干预。窦太后得知后迅速出手,罢免了王臧和赵绾,并对窦婴和田蚡施以惩罚。

尽管遭受挫折,汉武帝不得不忍耐,直至窦太后去世后,他终于全面执掌朝政。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逝世后,汉武帝立即召回被免职的大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策制定。丞相田蚡进而建议排斥非儒家学派,罢黜不尊崇儒家的官员,使得官员升迁必修儒家经典。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启动全国范围内的选拔考试,挑选人才送往长安研习儒家学问。这其中,董仲舒因其深厚的儒家造诣而备受瞩目。董仲舒曾在汉景帝时期倡导儒家思想,并将儒家伦理归纳为“三纲五常”。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讲授颇为赞赏,给予丰厚奖赏。

董仲舒尤精于《春秋》研究,这部由孔子根据鲁国史实编纂而成的史书,蕴含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孔子离世后,弟子们对《春秋》的解读各不相同,董仲舒选择了《春秋》公羊学这一流派。他结合周代的宗教思想、阴阳五行观念以及法家、道家的部分理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儒家体系。

这一新儒家思想被汉武帝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对当时及后世的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基于此,那些凭借儒家思想获取官位的人,均遵循董仲舒的理论辅佐汉武帝治理国家,并要求子女和学生学习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牢固占据了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工具。

然而,“独尊儒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儒家学说一枝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