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司马懿装病篡权

曹操在位期间,深谙司马懿之才,两度力邀其出仕,而司马懿初以诈病婉拒,巧妙避过曹操的试探。审时度势后,司马懿适时“康复”,应召入朝,旋即获得曹操的赏识与提拔,直至担任太子中庶子,与曹丕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并在国家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功绩累积,司马懿地位日益显赫,最终晋升为丞相军司马。

曹操逝世后,司马懿妥善料理后事,其周密安排深得曹丕感激。曹丕登基魏王后,立即提升司马懿为河津亭侯及丞相长史,双方在篡汉建魏的计划中紧密合作。曹丕称帝后,司马懿被赋予更多要职,包括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并受封安国乡侯。曹丕临终,将年幼的太子曹叡托孤于司马懿与数位重臣,司马懿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及至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的地位再次跃升,被封为舞阳侯及骠骑将军,并在与蜀汉的对峙中扮演关键角色。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作为魏军统帅,与曹真、张合等将领协同作战,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在公元229年的战役中,司马懿兵分多路,成功抵御并反击了蜀军的攻势,直捣新丰,迫使蜀军因天气不利及重大损失而撤退,最终司马懿审慎评估战场形势,决定班师回朝,确保了魏军的胜利果实。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度北伐,祁山战鼓雷动,司马懿迅疾领兵固守长安,严阵以待。此役,蜀军巧夺粮草,维系军需,双方激战连连。然而,因策略上的瑕疵,蜀军渐处劣势,诸葛亮亦在此期间不幸病逝,标志其长达七年的北伐征程遗憾落幕。司马懿因战功卓着,被晋升为太尉,欲乘胜追击蜀汉,终因魏明帝阻拦而止。

公元235年,辽东的公孙度家族成为司马懿关注的新焦点,其反复无常,至公孙渊继任太守后,公然叛魏自立为燕王,定都襄平。魏明帝批准司马懿领兵东征,四万精兵兼程而进,历时数月抵达辽东前线。公孙渊仓促布防,却未能抵御司马懿的智略。司马懿巧布疑兵于南,诱使公孙渊主力南移,而魏军主力则悄然渡过辽水,直逼襄平。猝不及防之下,辽军三战皆败,襄平终落魏军之手。

正当辽东战役捷报频传,司马懿却收到魏明帝急召回京的旨意。预感朝中必有大事,司马懿不顾疲惫,星夜兼程赶回洛阳。抵达时,魏明帝已生命垂危,于病榻之上,他拉着司马懿与曹爽之手,嘱咐二人务必忠诚辅佐太子曹芳。言毕,一代君主驾崩。

太子曹芳即位,成为魏国的少帝,司马懿与曹爽分别担任太尉与大将军,两位重臣权势均衡,各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